中國重工:海工緩慢復蘇
2013-11-21 08:02:45 來源:騰訊財經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簡介:定增方案有序推進。本次定向增發是公司自IPO以來的第三次資本運作(第二次意外中止,轉而尋求可轉債),目前方案正有序推進,預計春節前即可完成。若公司重組成功,它將開辟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進入資本市場的先河,引領國家軍工資產全面證券化的方向。
定增方案有序推進。本次定向增發是公司自IPO以來的第三次資本運作(第二次意外中止,轉而尋求可轉債),目前方案正有序推進,預計春節前即可完成。若公司重組成功,它將開辟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進入資本市場的先河,引領國家軍工資產全面證券化的方向。
軍工軍貿業務放量增長。公司所屬中船重工集團控制了國內海軍主戰裝備市場的80%左右,此前上市公司受益不甚明顯,但隨著本次重組的開啟,大型水面艦船、軍用艦艇等軍工重大裝備總裝業務及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公司產品結構得到優化,民船收入占比進一步壓縮。前三季度公司公告的軍工軍貿訂單只是總裝的分包部分,合并報表一旦完成,那么訂單將會大幅度提升。四季度接單明顯增多,明年將迎來軍品交付的階段高點。
海工毛利將緩慢回升。目前公司自升式和半潛式在手訂單40座,其中半潛式3座。根據韓國船企的公開數據,生產海工裝備的毛利率在30%左右,而從公司半年報數據看其海工毛利率一直偏低。2012年為3.8%左右,今年上半年更是跌至1.4%。極低的毛利率雖然換來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卻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了消極影響,并非長久之計。長遠來看,隨著公司在該領域技術和業務的不斷成熟,毛利率將逐步回升。另外,南海爭端暫趨平靜,海洋資源開發有望逐步展開,公司海工業務受益明顯。
民船造船業復蘇加快。英國克拉克松公司最新發布的國際船舶市場報告顯示,前三季度,中國造船企業的接單量為579艘、1168萬修正總噸,按修正總噸計,同比增長83.35%,產業回暖跡象顯現。公司民船業務量價齊升,去年三季度末至今,訂單量增長迅速,最近兩個月價格也開始回升。數量結構上從以非主流船東為主轉變為以主流船東為主;價格方面,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油船(船型 船廠 買賣)、特種船(船型 船廠 買賣)價格均漲10%以上,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漲幅相對較低,也有10%以上;預付款方面,行業內分化比較嚴重。國內3000多家民船制造企業中,只有10家左右船廠(含中國重工旗下的4個)預付款比例由10%提升至20%。
能源裝備業務弱勢中迎來政策東風。受經濟弱調整和產業經濟結構調整,能源裝備業務收入整體下滑20%。日前出臺的“383”草案再起波瀾。草案放寬了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市場準入,并將頁巖油等非常規油氣資源作為獨立礦種,納入礦權管理。雖然此次三中全會公報并未提及,但不排除后期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跟進推出這一政策。屆時,公司將憑借雄厚的工程總包實力在政策東風的助力下加快該領域業務的承攬力度。在頁巖氣領域,公司將考慮收購一家公司完善自身產業鏈的構成。在頁巖油領域,公司可以借住自身較為成熟的海水淡化(產品庫 求購 供應)技術加速該領域的產業布局。
人民幣升值預期對外貿業務影響有限。公司半年報數據顯示國外營業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51.61%,為此,公司積極采用保理等金融工具來規避匯率波動風險。目前公司四大造船廠保理業務合計達80-90億美元。人民幣升值對公司業績影響有限。
盈利預測
受益于軍工軍貿業務的爆發,憑借向高端海工裝備領域的制造升級,伴隨能源裝備崛起而成長,我們認為公司長期成長邏輯確立。今年年末公司業績下滑幅度將大幅收窄,隨著明年造船業的復蘇態勢確立和軍品交付高峰期的到來,公司業績增長可期。預計公司2013、2014、2015年EPS分別為0.20元、0.27、0.34,與當前股價對應的PE分別為28.35、20.44和16.61倍。
風險提示:造船業復蘇步伐放緩;軍品采購低于預期。